-
为什么化石能做地球的“温度计”
温度是对生物生长最具影响的环境因素,不仅控制着生物的纬度分布范围,而且还决定了海洋生物和陆生生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范围。因此,生物可以划分为热带生物、温带生物和寒带生物,也可以分为喜暖生物和喜冷生物,甚至还有热泉生物和冷泉生物之分。所以通过发现生物的化石可以判断当地的气温。温度是对生物生长最具影响的环境因素,不仅控制着生物的纬度分布范围,而且还决定了海洋生物和陆生生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范围。因此,生物…- 7
- 0
-
最早出现的植物长什么样
1、最近在安徽黄山休宁蓝田,中国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些多细胞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生物生活在6.35亿~5.8亿年前,身材不大,身长只有零点几毫米到几厘米,最大的也不过巴掌大小,根据复原的结果,科学家推测其中一些可能是呈扇状、丛状生长的海藻。约35亿年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可能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但它们只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2、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能够为地球提供氧气的只有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小家伙。…- 5
- 0
-
灯光会影响海洋生态吗
1、人造光会对海洋生物的聚居面积产生不同程度的正负面影响,而因为人造光增加聚居面积的很多是令人讨厌的附着生物,对维持海岸健全的生态系统不利。近期一份研究指出,来自港口、船只及岸边其他设施的光污染很可能会干扰海洋生态。这项研究由英国艾克斯特大学的群落生态学家托马斯·戴维斯主导。研究团队选择在英国的梅奈海峡进行研究。梅奈海峡位于威尔斯西北部及安格尔西岛之间,极少受到人造光的影响。2、研究人员将36块塑…- 8
- 0
-
海洋里数量最多的生物是什么
1、是一些我们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它们的个体非常小,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但它们的数量却十分惊人,平均每毫升海水中大约有100万个,包括一些微型藻类、真菌、细菌、古菌、病毒等,统称为微生物。浩瀚的海洋中生存着各种各样数量巨大的生物,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也无法用确切的数字说明海洋中到底有多少生物。2、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1632—1723)发现微生物,轰动一时。现在看来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还不算小,真正小…- 8
- 0
-
鲸鱼死后的尸体会成为深海中的绿洲吗
1、死后巨大的鲸鱼尸体会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为大量的生物提供养分,分解之后的富硫环境也大量细菌提供了能量,成为一个特有的深海“绿洲”,成为了海底生物群的宝贵跳板。如果一棵树倒下,它的躯体很快就会被蜂拥而至的微生物分解;如果一头鲸死在了浅海区,各种腐食者会以更快的速度将有机物瓜分殆尽。2、在大海深处,生物界遵循着不同的逻辑。世界上绝大部分海域都隶属于大洋,即便是大洋的表层海水,也因为没有固体支撑物、没…- 9
- 0
-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什么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及对生物生活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因为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非生物因素;例如: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因素。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 5
- 0
-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是:细胞器不同、结构不同、细胞的转录与翻译不同。1、原核细胞:细胞质中缺少结构复杂的细胞器。真核细胞:细胞质中含有结构复杂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液泡等)。2、原核生物:结构简单,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核生物:结构复杂,具有成型细胞核,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3、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真核生物:转录在核内,翻…- 7
- 0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哪三种
生物与环境的三种关系分别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一个整体。1、不可分割:首先环境是可以影响到生物的,而生物的生存也是变相的影响到环境的。2、相互依存: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如果环境中没有了生物,那么平衡将会破坏(反之亦然)。3、一个整体:生物和环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之间缺一不可,所以要整体的看待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16
- 0
-
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
珊瑚不是生物,珊瑚虫是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碳酸钙),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珊瑚虫是珊瑚纲中多类生物的统称。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生,珊瑚虫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 8
- 0
-
月黑风高代表什么动物
月黑风高代表动物有蚯蚓、蛞蝓、鼠妇、马陆等湿生无脊椎动物;狼、鼯鼠、鼠等哺乳动物;鸮、鸱鸺、夜鹰等鸟类;蜥蝎类(守宫)以及多数昆虫等均为夜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是一种避敌行为,避过有较多猎食者活跃的时间,从而减少被捕猎的机会。避开日间猛烈的阳光也可以是生物选择夜行性的一大因素,特别是在沙漠生活的生物,就会为了减少散失身体的水份而选择于晚间活动。夜行性也有助生物适应较好的渗透调节。- 10
- 0
-
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指什么
森林、海洋、湿地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地球之肾”、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与环境之间、森林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并产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统一体系。可分为天然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有以下特征:生物种类丰富,层次结构较多,食物链较复杂,光合生产率较高,所以生物生产能力也较高。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8
- 0
-
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
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有:1、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2、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3、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4、有一些植物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例如,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 16
- 0
-
我的世界北极熊吃哪些
1、北极熊攻击性相当复杂:幼体是被动生物,成年体是中立生物,而当幼体被攻击时,所有成年体都会攻击你。 2、北极熊是仅有的游泳速度大于玩家的生物,攻击方式是立起来用前爪拍你。 3、北极熊可以被喂食小麦【幼体会缩短10%的成长时间】,还可被拴绳牵引。 4、成年熊的掉落物是:生鱼一条(75%)和鲑鱼一条(25%)。- 37
- 0
-
化石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通过研究化石,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2、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0
- 0
-
生物化石提供地球发生灾难线索的原因
1、在地质历史上,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出现微生物的繁盛现象,通过研究微生物岩或保存良好的微生物有机壁化石,就可以深入了解集群灭绝发生的过程。2、微生物岩代表了一种以蓝细菌和其他底栖生物为主体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一种沉积岩,由生活在海底的微生物群落通过生长和生理活动,引导沉积物沉淀和生物矿化作用而产生。因此,微生物岩是海洋微生物群落兴衰的直接证据。3、比如,在距今约2.5亿年的二叠纪末期,地球…- 7
- 0
-
普通淡水鱼属于海鲜吗
1、淡水鱼不属于海鲜,淡水鱼生活在淡水中,与海中生物生物生活环境不一样,海鲜又称海产食物,是指利用海洋动物作成的料理,包括了鱼类、虾类、贝类这些等等。因此,淡水鱼不属于海鲜的范畴。2、淡水鱼终生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溪涧的淡水中。3、在生物进化的几千万年间,鱼类生息繁衍,代代相传,只有出产于海里的可食用的动物性、或植物性原料才算是海鲜。- 14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