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在食之不能尽其才中的意思
1、“食”是“饲养”的意思,通假字,通“饲”。2、“食之不能尽其材”的意思是喂养的人不能发挥千里马的最大潜能,简单来说是喂不饱千里马,因为千里马要吃得比普通马多。3、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才能。尽:竭尽,发挥出。- 17
- 0
-
马说中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点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2、《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3、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 21
- 0
-
马说的翻译(马说原文)
1、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 同: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28
- 0
-
伯乐相马的出处(伯乐相马的意思是什么)
1、伯乐相马,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2、【出自】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世上有识别马的伯乐,然后千里马才被发现。千里马一直都存在着的,但是伯乐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4、【示例】伯乐相马这个故事,千年流传不衰,就是人们始终期盼着伯乐能够永存。5、【语法】主谓式;作定语;用于选人才。6、【近义词】伯乐选马、选贤举能、知人…- 16
- 0
-
千里马识伯乐释义(千里马识伯乐的意思)
1、千里马识伯乐的意思是:千里马象征人才,而伯乐是懂得人才的人,这句话强调自己再有能力,也得有个人赏识自己才行。伯乐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2、“伯乐”的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中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
- 0
-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是什么
1、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伯乐相马: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2、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3、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4、伯乐跑…- 46
- 0
-
千金买骨的主人公是谁
千金买骨的主人公是燕昭王,战国时期,燕昭王想要千里马却不得,他的侍从主动请命,却花千金回了千里马的骨头,表示,千里马的骨头都能花一千两黄金购买,更何况是千里马呢?后来燕昭王果然得到许多千里马,千金买骨也由此而来。 千金买骨的主人公是燕昭王 千金买骨的主人公是燕昭王,战国时期,燕昭王想要一匹千里马却多年没有买到,他的侍从郭隗主动请命,表示能够买回来,最后却花千两黄金只买回来了千里马的骨头。 燕昭王大…- 32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