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的意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的意思是: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诗的全文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 6
- 0
-
游子吟表达了什么感情(游子吟表达了什么)
1、《游子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作者早年漂泊,深感亲情的可贵,于是写出了这首感人的诗。诗中歌颂了母爱,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2、诗的一、二句用“线”和“衣”将母亲与孩子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真挚感情。诗的三、四句通过描写母亲为游子赶制衣服的场景来深化了骨肉之情,将母亲的慈母形象塑造得真切感人。诗的最后两句则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突出…- 17
- 0
-
使用感叹句的作用是什么(感叹句的作用)
1、表示强烈的情感,最常见的是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比如“哇塞!这姑娘真漂亮!”表示自己的喜爱之情。 2、表示鄙视和斥责,在心中无比的厌烦这个人。 3、表示无可奈何,比如“嘿,过去的事就别提它了!” 4、表示非常强烈的情感表达,比如“我是多么幸福,多么自豪,多么激动啊!” 5、口号、祝词可以看作感叹句,它们一般没有语气词。这样口号读出来是表示非常强调的意愿。- 161
- 0
-
春暖花开谁又知是什么意思
1、意思是面对着大海,感觉是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都开了。形容自己在面对大海时,心情很愉悦。出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于1989年所写的一首抒情诗。2、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第二节写诗人找到幸福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第三节写诗人对世界的祝福。诗人将直抒胸臆与暗示、象征手法结合起来,使全诗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畅快…- 24
- 0
-
明妃曲中的明妃指的是
《明妃曲》中的明妃指的是王昭君。《明妃曲》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 11
- 0
-
关于兔和猫内容简介(兔和猫内容概括)
1、《兔和猫》主要写一个家庭主妇三太太在夏天给她的孩子们买了一对小白兔,小说就围绕着兔的出现和消失展开起伏曲折的故事情节,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的同情,对随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 2、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反对无原则“修善”的主张。小说文笔清丽活泼,描写近于童话,充满童趣和诗意,语言生动准确。 3、《兔和猫》这篇小说带有寓言的色彩,作者以小动物兔和猫为对象,抒发了自己的爱憎之情。作者同情新生弱小的兔子,憎恶大黑…- 45
- 0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什么节日为什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中秋节,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是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37
- 0
-
江桥掩映暮帆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江桥掩映暮帆迟”是一幅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的画面。这句意思是黄昏时,晚归的船中仍你的帆影。出自唐代鱼玄机的《江陵愁望寄子安》,这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女诗人因孤独寂寞而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情。原文: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此诗前两句写盼人不至,后两句接写相思情。全诗运用句中重复、句中排比、反义字相起等手段,造成悠扬飘摇的风调,有助于加…- 30
- 0
-
静夜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静夜思》表达了诗人远客思乡之情,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静夜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绝句《静夜思》描写的是秋季。作品的原文内容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用叙述的语气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秋夜的清冷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385
- 0
-
王安石的明妃曲明妃指的是谁
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 393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