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记忆

年过春节,岁岁办年货。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年夜饭的餐桌前,常常会回忆起往年的春节,或许有的人会想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双白边布鞋和军绿衣裤;或许有的人会想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攥着副食本排队买带鱼的情景;或许有的人会想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摆满鸡鸭鱼肉虾的年夜饭餐桌,甚至还会有人想起买了大彩电的那个春节,揣上手机的那个春节,搬进新居的那个春节和买了汽车的这个春节…

时光飞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年货上的花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关于过年的美好记忆也纷至沓来。年味是中国人复杂感情的融合与交织,略显琐碎的仪式里传递着脉脉温情。买年货可以说是超越消费行为的一种精神运动。

年货记忆-20世纪60、70年

“凭票购货”时代

10斤猪头1个,约6元;猪碎肉2斤,约1.2元;青菜数斤,约10元;糖2斤,1元;瓜子2斤,约1元;4套新衣服,4元;鞭炮2挂,约1元;散酒2斤,1.2元;烟1条,1.4元;合计:26.8元。

20世纪60年代时,那时候买啥都得凭票,过年也不例外,那时人们最开心的事就是年三十排队买回家一个大猪头,大约有10斤左右,够当时一家六口人吃好几天的。一般人家除了买个猪头,还会买一两斤的小碎肉,即使是碎肉,也得去合作社排半天队才能买到。

那时候置办年货算是一年当中普通家庭最大的一笔开销。到了70年代末期,对肉开始挑剔了,开始买一块多钱一斤的五花肉、精瘦肉。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百科

年货是什么东西

2021-3-18 13:59:35

生活百科

空调模式图标怎么用

2021-3-18 13:59:37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