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炮。
除夕夜晚12点即农历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起床了,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梆敲三更,响炮连天,这意味着开门大吉,也宣告新年开始。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大家都用鞭炮迎接新春,看谁家的响声大,响的时间长,看谁家的礼花品种多,各式各样的鞭炮、礼花把夜空映的五彩缤纷。预祝新年吉祥如意,兴旺发达。在洋溪流传着一个关于“开门炮”的故事。说是村内有一个穷人由于连年不顺,在除夕夜这晚为来年营生无着落而苦闷睡不着觉,于是在半夜到屋外放起鞭炮来。村里人都被吵醒了,放炮声吵醒附近的邻居,邻居们出来查看究竟,发现是穷鬼起来放炮,都说:“穷鬼起来了?!”“穷鬼怎么这么早就起来放鞭炮了?!”。结果,从那年开始,穷鬼真的“起来了”,遇到了贵人,做起了生意,家产日盈,彻底告别了贫穷。这个当年的穷人认为是得了左邻右舍的“好口彩”,而乡人们则认为那是穷鬼在正月初一一大早就起来放鞭炮,才发家的。于是,从那以后,大家都在正月初一争相起早放“开门炮”,希望来年能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