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馄饨
1、汉朝匈奴之说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2、道教之说
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二、抄手
四川抄手最出名的是龙抄手和红油抄手,红油抄手可以看作是龙抄手中的一种,因此本文只介绍龙抄手。龙抄手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发明人张光武等人相聚浓花茶园商议办店之事,在议招牌时,借用了浓花的“浓”之谐音“龙”,冠于抄手之前,故名“龙抄手”。
龙抄手可不仅仅只有一种抄手,清汤抄手、红油抄手、酸辣抄手和海味抄手都是龙抄手,抄手形似菱角,皮薄馅饱、入口爽滑、细嫩鲜香,被誉为“中华名小吃”、“成都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