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入行的经历吧~(长文慎入)
09年参加的高考,貌似那两年《我叫金三顺》很火,当时我高考的成绩不好,只上了专科线,一开始是想学传媒的,后来填志愿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成绩上不了传媒学校所以作罢,当时其实并不是很痴迷甜点,只是像一般女生一样会比较对甜点有好感。填志愿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我后来上的学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当时招西餐专业,我跟我妈那几天正好在看《金三顺》,然后我就跟我妈说要是学西餐的话肯定会学到西点,不然我就学这个吧。我妈看学校就在隔壁省(当时我一直坚持出省上学)又看我好像挺喜欢的就答应了。(虽然她挺想我以后考公务员或做老师的,但从小她就比较顺着我) 就这样我的第一志愿就填了我后来上的学校。
很顺利的就被录了,之后到了学校报名的时候,被告知所有外省的考生可以重选一次专业,然后看到西餐专业下有一个分支专业叫西点工艺,当时还看到一个调酒专业,犹豫了一下想了想自己的性格不怎么适合调酒,而西餐专业的话感觉范围太广了,就像中餐有那么多菜系一样,想学精的话比较难,所以我最终决定选西点专业。
我上的专科所以是三年制的,我们专业课没有外教,但老师都是以前在几个五星酒店做过总厨或在法国工作过回来的。第一年学整个烘焙理论,一周有一天的时间是上操作课,其余时间就是像正常大学一样学英语、毛邓、计算机以及所学专业需要的其他相关课程其中包括营养学,烹饪化学,美食鉴赏,餐饮管理,食品保鲜技术等等(ps我上学的时候不怎么规矩,逃过一些课^_^)。
一直到大二,实践课开始多了起来,基本是一整天做面包或一整天做蛋糕,还有一天的时间是西餐课,除了英语课基本一周的时间都是在实训室待着。当时宿舍除了我们四个西点专业的,还有两个室友是调酒专业的,大二的时候她们也会上一些西餐课和西点课,所以经常上完课她们会带做好的的菜然后我们带做好的蛋糕面包或我们带菜她们带蛋糕回宿舍大家一起吃,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的是很好的回忆。
大三是实习年,班上的所有人都去到了全国各个国际五星品牌的酒店包括丽思卡尔顿、万豪、洲际、希尔顿、文华东方、喜来登、香格里拉等等。我们学校后来好像是因为升本的原因,学校由以前的烹饪为主慢慢转变成了烹饪、酒店管理并重的旅游学院,后来大家对此事还挺唏嘘的(当时学校里所有的人都戏称我们学校为亚洲烹大)。实习的日子很苦,但很充实。有的同学被分在了厨房,有的同学则自己选择去了酒店其他岗位。后来实习完,有少数留在酒店,大多数都转行了。其实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对甜点已经疲了,(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那时候没有真正发现甜点的美好)当时已经决定了以后一定要转行。后来在酒店实习完了对酒店业也是再无丝毫好感,当时其实挺迷茫的,不想再做西点,却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再做什么别的工作。
转折点在毕业前一个多月,当时认识了前男友,他那时在北京工作,所以我也临时做了决定要奔去北京,那个时候丝毫没有想过北京的压力,去了之后为了能暂时安定下来,我和前男友一致决定还是先做老本行,当时因为迁就前男友所以找了离他很近的工作,一家很一般的店,那时候挺迷茫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开不开心。在那家店只是暂时的过渡,一直到到北京三个多月之后跟前男友最终分手,因为是初恋所以当时很受伤,调整了很久,但是当时没想离开北京,慢慢才开始认真考虑自己以后的路。去北京之前在网上查过很多北京的甜点店,其实当时有中意的一家,但离前男友太远所以没去。后来在一个刚认识的西餐师傅那里得知那家店在招人然后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跑去面试。那家店在北京东五环的位置很偏,面试的是主厨有很酷的chef范儿,看了下我的简历,又试了试我的手温说我的手温不是很高,适合做巧克力。然后我也没管薪资待遇不高就这样进了那家店,也就是法派。
法派是法商独资的,技术总监是一个法国甜点大厨,主打传统法式甜点和面包,在北京只有十家店,都是在朝阳区,集中在使馆区,在北京的名气不是很响,但品质在国内来说算是相当可以的了,12年春节联欢晚会刘谦变魔术用的马卡龙就是在法派买的。
因为我是在巧克力房做手工巧克力所以相对饼房(就是主要做蛋糕的部门)和包房(面包房)的工作来说算是轻松很多的了,但是巧克力房的温度基本常年维持在19度左右,所以冬天的时候其实挺艰难的。
后来因为觉得薪水太低和离市区太远以及一直想来南方等原因,辞了法派的工作来了深圳。来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张丹丹的店做,相信应该有很多人知道她。在张丹丹的店接触到了翻糖蛋糕,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翻糖蛋糕,在我自己的概念里食物应该是以朴素原味的方式呈现再辅以装饰。最终因为一些不方便在此说的原因离开了张丹丹的店。
加上在学校的时间算起来入这行时间其实不长,但是看到这行很多东西,自己的想法也一直在坚持品质和商业利益之间摇摆,现在和朋友一起在帮人做电商烘焙品牌,大概还有十天左右的时间正式上线。因为生活原因和国内的行业原因我目前靠向了商业利益这边,但越做这行越喜欢这行了,所以希望以后如果有机会做自己的店了一定会坚持品质。
说完入行经历了,现在有些话想跟想学做蛋糕的人说说:
1.如果你只是单纯爱好烘焙,而且有自己热爱稳定的工作,建议你买个烤箱在网上找些配方在家玩玩就好了。
2.像灰子说的如果你是爱甜点爱到发疯非要当职业甜点师,那请你做好薪水低,起早贪黑,休假少,不能留直刘海,不能化妆,不能穿高跟鞋等(爱美行为只能在休假的时候进行)的准备。
另外要每天长期站立以及低头做甜点的原因你可能会得一些职业病,其实我入行时间不久,可是我已经有腰肌劳损的症状了,尤其是近两个月腰疼时有发作,最严重的一次两天只能平躺或站立,完全不能弯腰,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自己跑去买了膏药来贴才慢慢好了。之前有一年的时间做手工巧克力,空调的出风口一直对着我的后颈吹了一整年,现在我整个后背肩颈完全呈僵硬状态。
3.我觉得我自己算挺幸运的,19岁开始学甜点的年龄没有太晚也没有错过大学时光(大家勉强接受我的大专学历吧^_^)。工作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年龄很小的男孩子和女孩子,觉得他们挺可惜的,因为我觉得还是应该在学校里多学一点东西才好,每次看到他们只知道一味跟着师傅做却不知道原理的时候挺无奈的,所以我建议真的想从事这行的人还是先去学校学学,哪怕是短期培训学校。如果你年龄还很小很小的话我建议你先好好上学吧。
另外厨师这个行业在国内没有在国外那么受人认可受人尊敬,记得当时还在学校学的时候,寒暑假回家了,有人跟我爸妈聊天问起我学什么我妈回答学蛋糕的时候,别人就唏嘘了,所以要以甜点为职业的话,请做好你的社会地位不太会被人认可的准备。
4.之前有人发帖说想借钱去蓝带学甜点,我很不赞同。当然家里很有钱或自己很有钱的话我就不阻拦了。这里说说不那么有钱的。我认识两个从蓝带学回来的人,一个是在北京的同事,一个是张丹丹。北京的同事本身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日语,上了大一一年签证下来了就去了蓝带。从蓝带回来了之后就跟我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国内的甜点师傅不怎么待见学院派的,我那同事属于对甜点很有天分但做事很慢的人,因为各方面原因我们当时一起工作的人很少有人喜欢他。张丹丹是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才去的蓝带,另外她还去le notre学了,属于年龄比较大去学的了,这就像青城说的,年龄大一点的话你就要考虑时间成本了。
5.最好家里人能支持你。做这行整个职业生涯都不会领到太高的薪水,除非你以后自己做或你天分很高可以成为大师级别的人物。一直以来我都很感谢我妈对我每次选择的支持,坚持自己梦想的同时我希望你也要稍稍照顾你父母家人的感受,除非你相当有信心没能保证以后自己的梦想能让自己同时也能让家人幸福。
另外我自己没有出过国,见识还很少,现在很多人去蓝带学,我自己也想以后有机会去法国或日本学,所以我的建议也是最好先入行了,以后再去进修,这样会事半功倍一些。
国内甜点业还没真正发展起来,真心欢迎爱好这行的人加入进来一起努力,让中国的甜点行业进入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