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达尔效应原理

1869年,英国科学家丁达尔发现了丁达尔现象。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 nm)散射而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原理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或者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

产生原因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真溶液粒子半径一般不超过1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半径在1~100 nm。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百科

一盒牛奶重多少克

2021-3-24 20:04:34

生活百科

西双版纳什么季节去好

2021-3-24 20:04:36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