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木版年画:
武强木版年画是河北省武强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武强木版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其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
发展历史:
据武强县南关范氏族谱记载,武强木版年画真正形成规模生产当是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大批移民到武强,其中有在山西“经画务”的范应龙后代。他们到武强后与当地艺人协作,发展以神码、对联为主的画业,促进了武强木版年画艺术的提高。
艺术特色:
武强木版年画色调鲜明,对比强烈,除墨线外,一般有3到7种套色,色彩丰富,调子明快。造型夸张,简练概括,人物塑造突破解剖比例,突出头部和眼睛。动物塑造也是如此,“十斤狮子九斤头”,渲染出动物勇猛伟岸又驯顺可亲的性格特征。
武强木版年画构图饱满,整个画面几无空闲,体现出一种丰满富足的感觉。武强木版年画常以世俗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以谐音、喻义、象征等艺术手法装饰作品,表现人民大众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
艺术风格:
为适应各地人们不同的风俗习惯、房间布局,武强木版年画分门别类“量体裁衣”,截至2018年,武强木版年画共创造出门画、中堂、对联、条屏、贡笺、窗画、灶画、月光、炕围、桌围、云子、开条、斗方、灯方、扇面、绣样儿、张哒、册页、西洋镜、博戏图等共计30余种。满足了广大人民美化生活环境、寄托民俗愿望的多种需求。
制作程序:
武强木版年画一般是“绘、刻、印”三道工序完成。古代的武强木版年画,是纯手工描绘。随着市场的需求和雕版印刷术的兴起,逐渐形成了木版套色年画,其创作一般是集体完成,画师设计样稿,刻版师镌刻画版,印刷师印刷。
三道工序相互照顾。创作设计要符合构图饱满,造型夸张,主题突出,用线简练,着色单纯精练,对比强烈的风格及特点。刻版要求陡刀立线,体现刀味木趣。
传承价值:
武强木版年画包括大量的爱国主义题材作品,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截至20世纪末期,传承人马习钦将武强木版年画的绘、刻、印、裱融于己身,成为武强木版年画艺术传承的骨干和代表,他还举办刻版培训班,培养年画刻版、印刷人员1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