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什么:
景泰蓝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俗名叫珐蓝,传入中国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铜胎掐丝珐琅这一称谓在清代普遍流行。这个名称概括地反映了该项工艺的基本特征,比较科学,故为学术界所接受。
景泰蓝名字的由来:
景泰蓝这个名字并不是元朝或是明朝出现的,虽然他以景泰做名,其实景泰蓝这个名字却是在清朝雍正时期才第一次被使用的,雍正六年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
铜胎掐丝珐琅名字的发展历程:
明末清初的文献中有“景泰御前珐琅”的称谓《天府广记》。清康熙十年(1680年),清宫造办处设立“珐琅作”。雍正乾隆时期,《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内,称金属胎起丝珐琅为“铜胎掐丝珐琅”。清宫物品入库时栓系的黄色签条上,亦称做“铜胎掐丝珐琅”。
景泰蓝的地位: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见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她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由于景泰蓝的历史意义及工艺,2006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