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造肉是卤肉吗:
苏造肉是卤肉。最初的卤煮就是出自于清宫廷的“苏造肉”。
一、由来:
既然“苏造肉”是“卤煮火烧”的祖宗,那就由“苏造肉”说起。溥杰先生的夫人嵯娥浩在《食在宫廷》中说:“乾隆四十五年,皇帝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深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不同,用不同的数量配制。这种配制的香料煮成的肉汤,因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苏造汤”,其肉就称苏造肉了。”您瞧,这就是苏造肉的由来。
二、做法:
第一步、将肉、猪肝、猪心、猪肺、猪肚等分别洗净,切成长条片;第二步、在煮饭锅内放入清水,用火烧开,放入料酒和切好的肉、猪肝、猪心、猪肺、猪肚等,焖煮至八分熟,捞出沥干水分;第三步、在砂锅内放入水、酱油、盐,用火烧开,放入桂皮粉、丁香粉、甘草末、砂仁粉之类的中药,熬煮入味,放入花椒粉和八分熟的肉、猪肝、猪心、猪肺、猪肚,焖煮至全熟,取出装碗即可
三、更迭:
苏造肉是如何变成卤煮火烧的呢,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都能吃上可口的苏造肉,陈兆恩便决定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取代价格昂贵的五花肉,同时加入价格更加便宜的猪下水进行煮制。没想到用猪头肉和猪下水煮制的苏造肉竟然在老百姓中大受欢迎,成为当时一绝。卤煮火烧的开创,不仅便利了当时的老百姓,丰富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为老北京特色食谱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苏造肉是老北京的一道传统小吃,地道的北京人中估计没有几个人不喜欢吃。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块,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气腾腾一碗端上来,犹如品尝人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