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的来历和典故:
“东坡肉”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东坡肉,又名滚肉,东坡焖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东坡肉在浙江,川菜,粤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不同,有先煮后蒸的,有直接焖煮收汁的。东坡肉的材料和造型大同小异,材料都是五花肉,成品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大块肉,红得透亮,色入玛瑙,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东坡肉的来历和典故: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苏东坡大家可能比较陌生,讲苏轼可能就比较熟悉了。他在诗文书画方面的造诣都很高,并且对美食也很有研究,现在颇为流行的东坡肉传说就是他发明的。
苏轼在杭州任知州的时候,一年浙江西部连续降了好几天雨,太湖泛滥,无数庄稼被淹没。苏东坡为了帮助浙江的人民渡过困难时期,亲自带头,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害。杭州的百姓们为了感谢苏轼整治西湖,听说他在徐州和黄州做官时最喜欢吃猪肉,就在过年时抬了很多猪肉和酒来拜年。苏东坡不好意思拒绝,就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
大家吃后觉得很好吃,就亲切地称之为“东坡肉”。 苏轼还专门写过歌颂猪肉的诗《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在文学史上也是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