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梨的传说是什么:
相传,千山在一、二百年以前,常有从南方飞来的大雁落在千山一带歇息。有一年春天,有一只象天鹅似的紫褐色的大雁从南面飞来,在千山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间飞来飞去,一个劲儿地打旋儿,它把南方叼回来的一颗梨籽吐出来,梨籽落在对桩石村石门沟的向阳坡上了。这梨籽一落到地上就入了土,立刻发了芽,抽了枝,眼瞅着长成了一棵带有榛刺的野梨树。正好,这一切叫一个采野果的高姓老汉看见了。他觉得很新奇,就常常来到这里看望这棵梨树。不久这棵树开了花,结了果。这果,开始是青色的,个头不大,有点发涩,不好吃。后来,梨色由青色变成金黄,还有点桔红,咬一口,哈,好吃极了!因为人们从高姓老汉那里知道,这是那只大雁从南方叼来的种子,种下的梨树,于是就把这种梨起名为南国梨了。古时候称南方也叫南国。后来这南国梨叫白了,人们就叫成为南果梨。因为它产于鞍山、海城,所以南果梨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鞍果”或“海果”。
特色:
该梨以其色泽鲜艳、果肉非常细腻、爽口多汁、南国梨熟透的时候,吃起来果肉稍有一点弹性,味道里带着淡淡白酒的香气,(现也在生产南国梨酒)。风味香浓而深受国内外友人赞誉,素有“梨中皇后”美称,是不可多得的能与新疆库尔勒香梨、山西以及原产于日本的水晶梨等诸多梨中珍品相媲美的稀有梨种。南果梨果实呈圆形或扁圆形,外形美观,平均单果重58克。果皮绿黄色,成熟后底色变黄色,阳面有鲜红色晕。果梗粗短。萼片残存或脱落。刚采收的果实脆而硬;经l0~15天后,果肉变黄白色,肉质绵软,易溶于口,十分甜滑,香溢满口,回昧久久。属于北方水果。
营养:
果中含可溶性固形物14.4%~15.5%,含酸量0.41%。品质极上,可称之为梨中之绝。经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定,南果梨含有的各种微量元素达到37种之多。其中锌、铁、钾、钙、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其它水果,并且有延年益寿、美容之功效,无怪乎人们把它称为梨中皇后、果中佳果。花色素苷是南果梨果实色素的主要成分,其成分与含量不仅决定南果梨是否有红色和商品价值,同时也影响南果梨的营养价值和风味。花色素苷不仅使果实色彩鲜艳,而且具有抗氧化、防治心血管疾病等重要功能。果实在室温下能存放近1个月。在现代保鲜气调库存储条件下,可存放到翌年春季。
物种起源:
1987年,大孤山镇政府给“南果梨祖树”树碑立传,这棵“祖宗”级的南果梨树被圈在碧瓦青砖的院落里保护起来,树皮呈深红色,树上仍有野生针刺。这株梨树的主干是从原先坏死的老树树根上后发出来的。至于死去老树的年岁,现已无从考证了。
据碑文记载,清光绪二十年仲秋某日,村里老人高永庆行至北坡,突感奇香扑鼻,老人寻觅至一棵碗口粗的梨树下,只见黄里透红的落果满地。老人捡起地上的一枚果实一尝,顿感清香沁入心肺,回味无穷。为弄清该梨由来,高永庆托女婿把梨带到辽阳,让那里南来北往的梨客们辨认,梨客们对该梨味道赞不绝口,赞誉此果味具南方诸果之长,遂给此果定名为南果,因为它产于鞍山、海城,所以南果梨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鞍果、海果。自发现祖树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近百年人工嫁接和繁衍,南果梨已经成为海城地区特有产品。